度假区型创意旅游综合体开发之道
休闲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出行和出游越来越向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倾斜,度假区成为人们的上佳选择。度假区是指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休闲需求的,相对完整的度假设施聚集区。
在国外,专门的旅游度假区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如人们所熟知的巴厘岛,而国内在1992年批准建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进行尝试后,度假区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008年起,为了探索旅游度假区新发展,国家旅游局开始探索《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将我国旅游度假区划分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两个等级,为旅游度假区健康发展、顺应市场要求提供依据。
(一)开发条件
爱德华·因斯克普给出了选择度假地的9个标准(如图3-16)
图3-16:旅游度假地的选择标准
综合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选址条件
四季性度假是度假区选址的重要依据。因此度假区所依托的外部环境,需要有适宜度假的气候环境、较高的环境质量以及良好的外部氛围,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度假区的范围内,地质条件要相对稳定,无泥石流、崩塌等可预测地质灾害威胁。
2、资源依托
旅游度假区所依托的自然资源一般都是品位相对较高、开发利用价值比较大的地方。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旅游景区依托型、自然环境支撑型、特殊资源利用型。无论哪种类型的度假区,都需要对其周围的自然景观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对舒适宜人的环境充分利用,并且对各类旅游服务和产品进行开发,将文化娱乐、康体健身等多种游乐活动作为度假休闲的主要内容。依据自然资源的本底优势,滨海、山岳和江湖是旅游度假区最佳的资源依托种类。我国现有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依托滨海资源的有4个,分别是:莆田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依托山岳资源的有3个,分别是: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依托江湖资源的有5个,分别是: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渡假区、广州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
3、区位和交通
在外部交通上,旅游度假区要求距离机场、港口、铁路站、车站、等级公路交通便利,使游客可直接抵达度假区,来往便捷。
4、环境要求
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中,明确要求度假区要有明确的东、南、西、北四至的地域界限,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区域。区内土地面积适宜——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定面积不得少于8平方公里,省级旅游度假区不得少于5平方公里,以容纳所需建设的完善的配套设施,要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以及与之相应的用地规划,建设项目和土地用途均要符合规划的要求。
5、市场基础
旅游度假区主要以休闲度假类客群为目标市场,以接待过夜游客为主,其周边依托要求有一定市场基础,并且有一定的知名度,以便于后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其中国家级度假区现有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为2.5天,升级度假区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为2天。
6、设施要求
旅游度假区内要求基础设施完备,各种能源与设施充足,包括水、电、通讯等,能充分满足游客生活与度假的双重需求;配备有不同等级的住宿接待设施(包含星级与非星级住宿设施)、购物娱乐设施、以及其他配套设施(重点在于考虑老人、小孩及身体不便的特殊人群需求的软服务和特殊设施),保证游客长期在此生活的便利性与快捷性。
7、社区管理体系
度假区主要是为因各种原因长期居住,度假疗养的人们所设立,因此其完善的社区管理体系对于度假区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十分必要。